不要忘记华国锋在恢复高考和知青回城上的历史贡献
文:冷观 选送:菏泽
新华社报道说,王沪宁表示,毛泽东逝世后,华国锋同“四人帮”篡党夺权的阴谋活动进行了坚决斗争,“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社会主义事业,推动党和国家事业翻开了新的一页”。(冷观注: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社会主义事业,推动党和国家事业翻开了新的一页,这个评价是非常中肯的)
王沪宁表示,“华国锋同志党性原则强,始终以党的事业为重......在‘文化大革命’的艰难环境中,他坚持‘在党内要讲党性,不能讲派性,不允许在党支部内搞派性’。面对‘四人帮’反革命集团妄图篡党夺权的危险局面,他毅然表示,‘历史把我推到这个位置,我必须不计个人安危,勇敢担当起来’。新时期完成历史转折后,他自觉维护团结,顾全大局,不计较个人得失。”(冷观注:华国锋功成身退,真是高风亮节)
王沪宁表示,“我们纪念华国锋同志,就是要学习他党性坚定、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坚守初心、心系人民的深厚情怀,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优良作风,光明磊落、清廉自律的高尚品质。”
王沪宁说,华国锋为党和人民事业作出的重要贡献,将永载史册。
在缅怀华国锋同志为党和人民事业作出的重要贡献时,不要忘记华国锋在恢复高考和知青回城上的历史贡献,1977年恢复高考,知青回城,当年都是华国锋主持决定的。
小平同志是1977年7月21日十届三中全会上通过恢复职务的,在7月30日第一次露面。
1977年8月4日至8日,在北京召开的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上,武汉大学化学系副教授查全性首先提出恢复高考的建议,受到与会专家的呼应。
而小平在同方毅(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刘西尧(教育部长)的谈话中提出:“同意今年的招生基本上还按原来的办法。一年准备,从明年开始两条腿走路,一半直接招生,一半从别的路子来,特别是理工科。开学时间统一到秋季好。办教育要两条腿走路,学校可以搞多种形式,总的目标是尽快地培养一批人出来。今年先过渡一下。”
这说明当时小平并无意在1977年恢复高考。即使对1978年的高考,小平的意见也是一半直接招生,一半从别的路子来。根本不存在象某些电视剧和文章中任意涂抹历史所说的:小平在出山三天后就批准了恢复高考。
请注意:1977年7月21日十届三中全会通过恢复邓小平职务,第10天小平才第一次露面,半个月后才参加的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而当时所做的指示,小平并无意在1977年恢复高考。当然,在后来的讨论中,小平是最终同意当年恢复高考的。
而恢复高考的最终决定是1977年10月5日由华国锋主持的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并原则决定批准了教育部长刘西尧报送的教育部《关于1977年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工作的意见》。
所以,当年恢复高考,是由华国锋主持的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决定并原则批准后,经教育部按照中央政治局会议意见修改后,由国务院(华国锋是总理)10月12日正式批转下发的。
小平当时是副总理,没有最后决定权。
二,再看华国锋对结束知青上山下乡所起的历史作用:
知识青年结束上山下乡的导火线是云南知青的请愿事件,在知青的倒逼下中央在华国锋主持下不得不终结这一决策,形成了1978年12月结束知青上山下乡的《国务院关于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若干问题的试行规定》(中发[1978]74号文件)。
在处理上山下乡知识青年问题时,可以经常看到分管工作的国务院副总理王震(分管农垦)、余秋里(分管经济)、纪登奎(分管农业)、陈永贵(知青办主任)及陈慕华、谷牧、王任重、康世恩,民政部部长程子华等的批示,而小平当时并不分管知青工作。
实际上,从1977年夏天以后(当时邓小平还没有复出),中央在华国锋主持决定下,就再没有安排城市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而小平恢复职务是1977年7月21日中共十届三中全会,在中央安排停止城市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时,他还没有出来工作呢,何来城市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在小平的关怀下停止的一说?
历史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历史是终究要回归历史本源和真相的。
所以,在纪念华国锋同志诞辰一百周年的时候,请不要忘记华国锋同志在恢复高考和知青回城上所起的历史作用和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