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中印冲突半年后,现在才公开真相?
作者 :刘娜 选送:沈毅诚
有军事常识的人都知道,在边界冲突中,谁开了第一枪,就意味着,谁先发动战争,是要受到国际舆论和历史后人的谴责审判的。
这也是这个2月,加勒万河谷冲突被我们公开披露后,不少人对我军与印军如此惨烈的肉搏不解的原因:
“为什么不敢开枪?”
我们不是不敢,而是不能。
我们不怕打仗,但不能轻举妄动。
网上还有一个声音非常强烈:
为什么冲突发生半年多后,我们才公开披露当时的冲突?
其实,冲突发生时,印方就不断捏造事实,散布各种不实消息,企图通过卖惨和起哄,唤起国际舆论对中国的讨伐,但我们选择了沉默和隐忍。
为什么?
因为,冲突发生后,我们本着和平解决、友好谈判的原则,首先和印方决策者沟通,双方都理性选择了撤兵。
如今,军事冲突已结束,我们才缅怀我们最可爱的人。
如果在冲突期间,我们大张旗鼓地悼念牺牲的战士,会掀起群情激昂,也会让敌对势力借此大做文章,激烈和扩大冲突,引发不可估量的灾难和后果。
选择今天公布,除了粉碎之前印方的谎言和恶意,还是对冲突的总结和收尾,更是对戍边官兵的激励和致敬。
那么,还有一个问题:
为什么冲突发生时,我们不及时公布牺牲英雄的名单?
除了当时冲突仍在进行,不确定还会不会有牺牲,不适宜公布。
还有一个原因,是当时印方伤亡惨重,我们不愿在强烈对比中,诱发第三方势利的介入,把冲突扩大化。
沉默,是最好的选择,既保持了冷静和体面,也让对方捉摸不透。
现在,美国大选已定,中印冲突暂停,我们大张旗鼓又客观如实地报道那场冲突。
既是对我们自己战士和人民的交代,
也是对某些国家的敲打和提醒。
向烈士致敬。
向英雄致敬。
向最可爱的人致敬。
向伟大的祖国致敬。
那群可爱的人
▼
那只受伤的手▼
那些互助的人▼
那双青涩的眼▼
那张年轻的脸▼
那双粗糙的手▼
那段陡峭的坡▼
那条冲锋的壕▼
那场狂暴的尘▼
那片你我的家▼
那双露宿的靴▼
那种期待的味▼
那顿前线的饭▼
那支铮亮的枪▼
那尊凝固的像▼
那处依偎的地▼
那张硬核的床▼
那盘特殊的棋▼
那束跳跃的光▼
那团心中的火 ▼
那面鲜红的旗
▼
也愿你们点个【赞】+【在看】,【分享】出去,和更多人一起铭记感动。
亲爱的,小编开通了视频号
用最美最清晰的画面,给你治愈系的美好